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274章 荆州总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5章 荆州总管

像高颎这样的人,你让他治国可以,但真要搞内斗,可就不够看了。

诚然,他也曾经随大流抨击过李德林,但相比杨素,倒也能算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了。

然而内斗这活,就是要不择手段。

例如北宋新旧党争,就是从最初的人身攻击,发展到后来,哪怕是已死的人,那也得毁其墓碑,掘其坟冢、夺其谥号,殃及其妻儿。

要不是宋哲宗拦着,只怕司马光、吕公着这些人还真的会被章惇开棺鞭尸。

这也是当年崔澈初入相府,为何要拒绝高颎的拉拢,坚定与杨广为伍的原因。

一方步步紧逼,另一方却能相忍为国,皇位上坐的又是杨坚这样的雄主,镇得住场子,这大隋的朝堂着实乱不起来。

直到两个月后,也就是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十月,杨坚升荆州总管府为大总管府。

自此,隋朝共有四大总管府,分别为并州、扬州、益州、荆州。

杨坚育有五子,除去太子杨勇以外,大总管的职位,按理说,应该是四个儿子一人一个坑。

分封时,杨广为并州总管,便是晋王,如今镇守扬州。

杨俊为秦州总管,因此封为秦王,如今改镇并州。

杨秀为益州总管,便是蜀王,在两年前益州总管府长史元岩去世后,也随即卸任内史令,重返蜀地。

幼子杨谅为汉王,这荆州总管一职,无疑便是留给的杨谅。

但父母疼爱幺儿,杨广、杨俊、杨秀如今都在外地,若是真的将杨谅打发走了,身边就只留下一个看不顺眼的杨勇。

于是在杨谅临行前,杨坚夫妇又改变了主意,将他又留在了大兴。

作为新晋的四大总管府之一,荆州总管不能没人出任。

况且旨意也已经颁行全国,总不能前脚刚升,后脚又把荆州总管府给降了等级。

朝令夕改,这不成了王莽么。

因此,该以谁出任荆州总管,便成了一个难题。

荆州总管府与并州、益州等同,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仅次于都督四十四州诸军事的扬州总管府。

为此,晋王党与太子党争的不可开交,就连崔澈也有想法,打算谋求荆州总管一职。

然而事事不可能称心如意,有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荆州总管一职落在了时任吏部尚书韦世康的身上。

韦世康出自京兆韦氏,是韦孝宽的侄儿,也是前些时日刚刚过世的崔澈好友,营州总管韦艺之兄。

他虽然娶了宇文泰的女儿,是前朝驸马,但他德才兼备,为人处世又谨小慎微,深得杨坚的喜爱。

这项任命,属实是出人意表,因为韦世康此前一直请求杨坚能让他辞官归乡。

韦世康十岁出仕,被辟为州主薄,如今六十五岁了,仕宦五十五载。

由于满门显贵,于是总想着求退,以期明哲保身。

但或许就是他这样不恋官位的态度,才使得杨坚做出了决定。

这一点,崔澈着实学不了,他在杨坚面前的事功人设着实太深刻了,若是突然效仿年迈的韦世康,又怎能使人信服。

杨坚不是没有考虑过崔澈,毕竟四大总管,三个是亲儿子,剩下一个交给最看重的女婿,也是个法子,就连独孤伽罗也有替崔澈美言。

但深思熟虑后,杨坚不愿意再继续刺激太子一党,他要慢刀子割肉,这才将舍弃了崔澈,而选择韦世康。

韦世康并非太子一党,也与晋王杨广并不亲近,这个人选,双方都能接受。

而接替病逝的韦艺任职营州总管的,便是前南宁州(治味县,今云南曲靖)总管,韦世康、韦艺之弟,韦冲。

如今北疆正在酝酿叛乱,但无论是西部突厥、还是西突厥、东突厥、高句丽,他们之间相隔甚远。

期间互通一次消息,长则一年半载,短则数月。

而隋朝强大,与之为敌必须得仔细谋划,因此北方的叛乱始终引而不发。

但西南边陲这些年却闹腾的厉害,此事也跟韦冲有关。

韦冲此前受任南宁州总管,在任内招降纳叛,抚慰夷人,西南边陲得以安宁,自己也深受杨坚的赞誉。

但在三年前,南宁州却爆发了一桩大案。

韦冲上任时,将侄儿韦伯仁也带去了味县。

朝廷只是不允许官员携带父母、子嗣,但侄儿却不在此列,故而经常有官员钻空子,兄弟之间,互相携带对方子嗣上任,悉心教养。

韦冲、韦伯仁便是这样的案例。

子嗣韦冲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韦伯仁这个大侄子居然给了他一个惊喜。

韦冲在前院抚慰夷人头目,韦伯仁便在后院夺人妻子。

此时占据云贵高原的爨(cuàn)人,也就是后世的彝族不堪受辱,纷纷反抗隋朝统治,致使西南这些年里屡生叛乱。

杨坚知晓此事后,命益州总管府长史元岩查办,韦冲因此被免官。

其弟时任太子洗马的韦世约因为向杨勇诋毁元岩,也被除名。

如今杨坚再次启用韦冲,任其为营州总管,防备高句丽,自然也是知道南宁州之事,并非是韦冲的问题。

只是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许他带着家中晚辈上任,免得再次坏事。

与此同时,杨坚也打算彻底剿灭西南叛乱,毕竟他也不知道漠北即将发生大变。

至于领兵的人选,杨坚属意派遣史万岁出征。

随着韩擒虎病逝,贺若弼被免职为名,曾经的五大名将,如今只剩了杨素、崔澈以及史万岁。

杨素为尚书右仆射,崔澈官拜民部尚书,二人都有文职在身。

史万岁便成了不二人选。

爨人叛乱难以清剿,最主要的根源在于地形复杂,并且无法威胁腹地,只是癣疥之疾而已。

况且此前五教之乱,史万岁只率两千精兵,却转战千里,历经七百战,最终平定汪文进。

杨坚认为,在朝廷难以大举向西南用兵的情况下,史万岁也比杨素、崔澈更加合适。

只是还不曾将此事定下来,北疆的变故陡然而生。

凌晨还有,会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