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首辅娇妻重生后 > 第335章 赈济的典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蔡知府不仅亲自陪同丁思宇跟崔原前去张员外家,还提前派人提前通知张员外,并再三叮嘱,一定要伺候好这钦差大臣。

张员外一听钦差大臣要住家里头,美得鼻子冒泡,全家上下百十来口总动员,把府宅各处打扫得一尘不染。大暑天的,怕热着钦差大臣,愣是高价购得一批冰,用雕花冰鉴装了,摆满了正院的屋子。

至于铺的盖的,吃的喝的,更是无一不精,无一不贵,随便一个不起眼的帐幔钩子,都是金子做的。

等丁思宇跟大哥夏思文带着崔原进张家一看,满脑子就俩字:有钱!

待到丁思宇跟崔原沐浴更衣过后,张员外已准备一桌盛宴。

张员外略带得意道:“不知道大人喜欢吃什么,小民就擅自做主了,若是不合口味,只要大人言一声,小民立刻让他们重新做一桌上来。”

丁思宇笑道:“啧,张员外家不愧是宁州首富。”

得钦差大人一声赞赏,喜得张员外抓耳挠腮,正琢磨着说两句笑话应应景,不妨帘栊微动,自家俩个宝贝闺女从后面绕出来。

姐妹俩在后宅听闻此次前来赈灾的钦差大人乃今年的新科状元郎跟榜眼。

虽者说宁州离京城一千多里,姐妹俩也听说状元郎跟榜眼两位少年郎的隽永风姿。

苦于离京城远,不然,真想去榜下捉婿。

其中一位花容月貌的张家姑娘,妆容精致,衣衫华丽,白玉似的手端着托盘,含羞带怯地走近,嗓音婉转娇媚:“钦差大人一路车马劳顿,这是我亲手做的百合莲子羹,最是清肺去燥。”

说着,把汤碗放在丁思宇面前,收回手时,袖子还有意无意地从他鼻尖掠过。

丁思宇本就生得霁月风光,颇有种竹林君子的风范,嘴角总带着一丝平和的浅笑,看上去就像永远不会生气似的。

莫名就给了张家姑娘自信,跟庶妹躲在窗后只偷偷看了他一眼,就敢自作主张跑到前面招惹他。

可惜如意算盘打错了。

丁思宇面带笑容可那笑是明晃晃的鄙夷和厌恶,他的目光冰凉凉的,好像一把看不见的刀,削掉了张姑娘的头皮。

此时她才惊觉,面前的人是钦差大臣,是金科状元郎!

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考中状元?

怎么能得皇帝重用前来赈灾?

她被他外面年轻漂亮的皮囊跟温和迷惑了。

丁思宇没理那张家小姐,抬眸看向蔡知府道:“一斗米哄抬到千文,你还说他是个乐善好施、素有善名的乡绅?你的眼睛和耳朵,该治治了。”

夏思文带着欣赏的眼眸看了眼自家兄弟,没想到自家脾气最是温润的小弟,耍起官威来还蛮吓人的。

蔡知府尴尬地笑笑,斜眼瞪了手下知事一眼。

知事干咳两声,厉声斥责张员外:“官府三令五申不得哄抬市价,尔等竟敢顶风作案,该当何罪?”

张员外沉浸商场几十载,哪里还听不出来知事大人话中的意思?啧,有转机!一咬牙,忙从座位上下来,叩头道:“小民愿意捐钱捐粮赈灾,但求大老爷开恩饶命啊!”

“把你家账本交出来,你们几个合计合计,张家捐多少合适。”丁思宇把球踢给在座的官员,却绝口不提他的意见。

那些官凑在一起琢磨来琢磨去,谁也猜不透钦差大人的心思,为了头上乌纱帽着想,干脆掏了张员外大半的家当!

张员外心疼得吐了血,一想不能光我自己倒霉,愣是把其他豪强富商拉了个清单,暗搓搓交给知事大人。

有张家这把尺子在,再加上丁思宇冷眼盯着,其他人也不敢太落后,捐出的钱粮大大超出了官府的预期。

他们捐的钱粮,包括朝廷调拨的赈济款,待到两日后户部跟工部的两位侍郎还有知事到了,丁思宇直接接个户部侍郎袁大人手中。

袁大人本来对皇帝着丁思宇个毛头小子前来赈灾,心中颇有微词。

没想到,这状元郎不仅比他们早到两日,且收获太大了,竟筹集这么许多粮食。

不仅此次赈灾足够,还有剩余。

这些多出来的粮食作用大得很,能给灾民安家,不用流离失所,外去讨饭。

袁大人钦佩不已,立即些陈条传给皇帝。

其实,要不是丁思宇担这个钦差大臣的名头,那俩位侍郎可比他官大两级。

夏思文本来在丁思宇到来那日,他就身成功退离开宁州回许州去。

一是放心不下弟弟的能力,二来想见一面自家外祖。

因此,在赈灾大部队到来的第二日,就启程回许州去了。

谁知,转天,刚晴朗没多久的滦州又下起雨来,一下就是一整天。

雨点打在青石板街面上,咚咚的响。

城外的空地上立起一排排帐篷,早已支起十几口大锅,隔老远就闻见了米粥的香气。

去文书那里登记,领牌,然后跟着差吏去各自的帐篷,人们偶有口角争执,立刻就有差吏上前解决。

这里有太医局派遣的数十名医学生和医官,药草也很充足。

除此之外,还有维持秩序的官兵,尤其是妇人孩子住的地方,一队队持戈来回巡逻,谨防有偷鸡摸狗的宵小闹事。

灾民人数众多,但一切井然有序,没有一丝混乱的迹象。

便是袁侍郎见此也颇为感慨:“本官为官几十几载,也看见过不少赈灾的场面,都是乱哄哄的没法提。年轻的状元郎办这赈灾的差事,办得比那些老臣不知高出多少倍!”

丁老将军很是自豪,不仅宇哥儿办得好,那年许州水灾,咱们的文哥儿也办得不差。

如今这些官儿都知道了年轻的状元郎不可小觑,谁也不敢阳奉阴违,纵然有人不服气,也只敢在心里抱怨两句。

因此,众志陈诚,宁州的官员跟朝廷来的赈灾官员一起忙活两个多月下来,那是丝毫不敢懈怠。

没有饿死人,没有生乱子,没有瘟疫流行,没有灾民的怨声载道,更是赢得了民众的好口碑,简直是梁国朝赈济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