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东归志! > 第582章 新年朝议,废黜前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2章 新年朝议,废黜前律!

十二月中旬。

许攸在波调盛情的接待下,进入了华氏城,在得知楚国没有送来炼铁工艺的时候,波调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没有怠慢许攸。

于是许攸就这样。

在华氏城安顿了下来。

于此同时,由于曹操公布新政,致使不到月余时间,取粮百姓增至三百万。

十二月下旬。

原已程不国所在的岛屿,被段修命名为启夏,水师于启夏北岸新建水寨,为天府水师基地。

甘宁亦因功封乡侯。

周泰,蒋钦等副将同样因功封侯。

惹得无数文臣感叹,这样大乾的武将,生在了最好的时代。

也令得更多的武将摩拳擦掌,琢磨着该如何取得更大的功绩。

年关转瞬即逝。

公元195年,史称兴平二年。

今中原两分,大汉是为初平六年,楚国进入仲业六年,大乾来到华夏四年。

正月初,武州。

天武皇宫,凌霄殿内。

“文和!”

段修俯瞰文武百官,随后将目光落在贾诩身上,淡淡道:“户部准备好了吗?”

“户部定不会令陛下失望!”

在众文武火热的注视下,贾诩出列恭敬行礼,面上满是胸有成竹之色。

“好!”

段修微微颔首,正色道:“即刻布告天下,即日起,大乾天武六州,西域五州,东境诸地,废黜理民之策,由户部统计各方田地,分予大乾百姓,并免农税一年!”

“陛下圣明!”

众文武面色潮红,纷纷躬身行礼齐喝。

这种政律。

虽然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但他们同样为下面百姓感到开心,更对大乾即将迎来的盛世充满向往。

“子仲!”

段修看向糜竺,郑重道:“大乾废黜以军理民,只是富民的第一步,而金部司的位置尤为重要,切不可疏忽大意!”

“陛下放心!”

糜竺出列恭敬行礼道:“微臣定竭尽全力,必不使大乾商道,出任何差错!”

“嗯!”

段修颔首看向荀衍,含笑道:“休若,朕听闻你在此前,总是抱怨刑部的公务太少,大乾的理民之策,让刑部失去了用武之地,今大乾废黜理民,刑部准备好了吗?”

“还请陛下放心!”

荀衍闻言先是嘴角微抽,出列后面色微红恭敬行礼道:“刑部早已做好准备,定使大乾诸地恢复理民未黜之前的承平!”

要说整个大乾。

他荀衍,便是最希望废黜理民的那个人,因为那样才能体现他刑部的价值,不然刑部在很多时候,都是无事可做。

“不错,有信心就好!”

段修满意的点了点头,废黜以军理民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废黜之后的民生治理,要比之前难上数筹。

因为这些百姓。

在失去约束以后,就会滋生更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大多与刑部有关。

“公达!”

段修朝荀攸道:“户部开放良田,少不得吏部官吏……”

之后又是工部,再是礼部。

可以说除了兵部以外,废黜理民之后的事情,都与这五部息息相关,唯有他们通力协作,才能更好的疏理民生。

一连两个时辰。

朝议结束。

大乾皇朝宛如大型机械一般,开始滚滚运转,无数衙吏奔走四方张贴布告。

“理民之策废黜了?”

“这么说来,俺家近日就会有属于自己的良田,俺没做梦吧?”

“这位兄台没有看错,当真是可喜可贺,咱们以后也都有自己的良田了!”

“总算等到了,相比理民制,俺更希望有自己的良田!”

“……”

见新布告出现,无数百姓赶忙围了上来,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汉人,不少原住民如今也是汉籍,但他们的生活条件,却远比不上根正苗红的汉人。

而最根本的原因。

在他们看来,就是因为他们是被教化的人,平常干活之际,原本的汉人比他们干的少,拿得却不比他们少,还带着一股天然的优越感。

如今朝廷废黜理民。

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他们这些人和汉人,都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

“废黜理民制也好,虽然理民制能给咱们带来便利,但田地,还是放到自己手里更让人安心!”

“兄台说得不错!”

“陛下还免了一年农税,当真是皇恩浩荡,生在大乾简直是最大的荣幸!”

“嗯嗯,俺还听说去岁中原闹饥荒,可是饿死了不少百姓,哪像咱们现在这般,只要去干活,就不会差钱少银,如今更是分发良田,往后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在下听说是蝗灾,去岁陛下不是布告了吗,荀使君还封了侯呢!”

“额...蝗灾后不会出现饥荒吗?”

“兄台高论!!”

“……”

远西迁的中原百姓,对于废黜理民之策,也没有什么抵触,因为到了贵霜以后,原住民被孙乾杀了大半,而理民的百姓,也大多轮不到他们。

他们大多跟原住民一般。

在这种制度下,各自干着活领着钱银,虽然没有一寸良田是他们的,但手里的钱银却也实实在在。

长平商会的店铺。

物价也不高,住够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

现在废黜理民之策,在他们看来,算是锦上添花,同样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喜事。

而最为高兴的人。

当属西迁的诸多世家,他们来了以后没有田地,家中的藏书,还比不上书院的冰山一角。

然而他们。

却有一个寻常百姓,比不了的优势。

那就是人多势众,随便一个世家,即便没有佃户,没有农奴,他们也有数十人的规模。

如今朝廷分地。

在他们看来,就是给他们分强势之基。

只要躬耕数世。

他们照样能在大乾昂扬屹立。

于是一些心思活络的世家,开始各种找关系,希望府衙在划分良田之际,将他们的田地划在一块。

就在乾地如火如荼的分发良田之际。

中原大汉,灾民再度暴涨至四百万。

暴涨速度远超去岁。

每日朝廷消耗的粮草,亦接近十万石。

太仓荀棐。

因为每日盯着账簿,额头上也增添了几道皱纹。

“文若!”

曹操紧了紧身上都衣衫,吐了一口寒气,面色僵硬道:“照眼下的势头,月末之际,百姓的数量,将增至五百万,不出三月,便会突破千万,而且春耕也需要数百万石粮草!”

“……”

荀彧沉默不语,三地百姓从去岁春耕,到现在都颗粒无收,能坚持到现在,没有吃朝廷粮食的百姓,已经算是尽力了。

他知道曹操没有说假。

但他也变不出粮食,而在外还有西凉护虎视眈眈,消减百姓口粮也不可能了。

一旁荀棐也没有出声。

“文若!”

曹操抿了抿嘴,迟疑道:“我有一议,或可缓解朝廷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