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章 郑和

但深恨张居正党羽的朱载坖,并没有给戚继光退休金。

导致为大明边防付出一生的戚继光,竟然无钱看病。

还是受到了一位年轻人的资助,戚继光才得以安享晚年。

视频到这里,暗了下去。“纵观戚继光的一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自出道之日起未逢一败,并且是从明朝建立开始,战损最低的将领,大明第一名将实至名归!”

“综合评价:金色四星”乾清宫中。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戚继光啊实至名归!”老朱不禁感叹道。

一旁的太子朱标也赞同的点了点头,道:“父皇,如此将领正该重用!”

老朱赞同的点了点头,道:“应该如此”

“父皇,儿臣以为,不如攻打倭国,以绝后愚!

此国之人,一直窥伺我大明疆土,实乃狼子野心,不得不防啊”

这时,朱橚忽然开口道。朱橚刚刚说完,老朱便陷入了沉思。

朱标也有些诧异,老五怎么对倭国有如此大的意.见。

前些日子便总跟他说,倭国狼子野心,早早的将其消灭干净为好。

今日又在父皇面前重提。但朱标并不看好,这倭国可是被老朱列为不征之国。

想让父皇改口,十分困难。

不同于朱标。朱橚对老朱同意此事,可是有这杀手锏的。

“父皇请看”随即,朱橚便将—张精致的地图,交给了老朱

老朱接过来,定睛一看。随即,他瞳孔都放大了少许,整个人好似被惊喜包围了一样。

“此图可是真的!”朱橚肯定的点了点头。他给老朱看的正是那副世界地图中,倭国的那部分。

详细的记录了倭国的资源点,地理,风土人情等等。

这如果说大明如今攻打倭国的胜率,在五成左右。

这副地图就能提高三成。足以见得此图的战略意义。“父皇,中原皇帝岂有世界皇帝,来的辉煌?”

老朱赞许的点了点头,也并没有询问老五,此图是哪里获得的。

问这个干什么,老五的本事他是相信的,断不可能用这么大的事情来欺骗他。

“老五,朕同意了!”朱橚微微一笑,而朱标即瞪大了眼睛。

不是,他不同意征服倭国,而是他很意外老朱竟然同意了这件事。

兴许是见朱标有些疑惑,老朱随手将地图递给了他。

“这...是真的?”

朱标跟老朱不愧是亲父子,就连惊讶的表情都—模一样。

“大哥,我岂能在这种事开玩笑”

“啊,不是我怀疑,实在是匪夷所思,此图在手,唾手可得啊!“”

这下子,就连朱标也心动了

随后,时间在三人的商议中,缓缓流逝。

那道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

“排行榜开始公布,大明第-太监,七下西洋-郑和!”

乾清宫中。

老朱神情一变。

这个大明第一太监让其心里一颤,不会是什么权宦之类的吧?

但很快老朱拍了下自己的额头,真是最近忙碌的,有些健忘了。

这小子不是老四的人么。还为老四七下西洋呢,怎么会是权监,谁能当老四的权监!

结束继续。

“郑和,回族人,原名马和,小名三宝,又叫做三保,云南府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人。

于明洪武四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大明军队进攻云南,当时的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师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永乐元年,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难之役中,马和在燕京郑村坝,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永乐二年,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从此马和便叫做了郑和

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之下。

当时,南京一把大火,朱允炆不见了踪影,此时便成了朱棣的心病。

后得到消息,朱允炆远逃海外,朱棣便让郑和下西洋,顺便寻找朱允炊的踪迹。

第一站,郑和率领船队访问了占城国。

占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对明朝很是友好。

等到郑和到达时,占城国王骑着大象,率领臣民,穿戴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出城迎接送郑和的船队。

友好交谈过后。

关郑和率先宣读了明成祖的诏书,希望可以跟占城国建立交往

随后还赠送了礼物。

国王欣然同意.,并且派遣使臣向大明纳贡。

随后,郑和访问了爪哇,苏门答腊等国家和地区。

在爪哇,郑和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很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步月行乐的游戏。

在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中天。

榔树林中,成群的姑娘,嚼着槟榔,挽着手臂,唱着民歌,慢慢地绕着一间间房舍行走。

当歌声透进木屋时,屋里的主人会兴致勃勃地走出屋来,撒—把钱,姑娘们嘻嘻哈哈地拾着小钱。

之后,当郑和的船队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遇到了一伙海盗。

海盗的首领叫陈祖义,广东人。

在洪武年间,收揽了一批凶神恶煞之人。

在大海上横行霸道,抢劫过往的商船。

而此时的郑和同样被陈祖义盯上了。

明军的宝船,高大而又美观

贪婪的陈祖义眼见如此,便畅想着船里面的财宝。

而郑和也早有听闻他们的恶行,早有为民除害的心思。

于是,为了给当地百姓除害。郑和接到了陈祖义的投降信。

但郑和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但为了诈取陈祖义的信任,假意让其上船。

陈祖义接到郑和的回信,顿时兴奋起来。

他以为他距离获得宝物和宝船,已经不远了。

漆黑的夜晚,十几艘海盗船悄悄地驶向郑和船队。

海盗船前低后高,行驶灵活,跑得快。

陈祖义得意忘形,他握紧手中锋利的刀,两只贪婪的眼睛盯着那高大瑰丽的宝船,心中想着船中的珍宝。

但郑和早就作好了迎战准备

当海盗船进入伏击圈后,大船桅杆上一盏红灯高高升起,接着是一片灯笼火把,将海面照得通亮。

陈祖义被大船包围,不到个时辰,其部众就被全部歼灭,他本人做了俘虏。

随后,郑和逼问到了他们的老巢,便又把陈祖义,在旧港的据点,同样肃清干净。

永乐五年,郑和第一次远航结束。

紧接着,便是第二次下西洋。

第二次下西洋是在永乐永乐五年九月份,他这次下西洋经过了好几处地方,有文莱、泰国、印度等地。

甚至,还在锡兰山把佛牙带回来了。

而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是从太仓刘家港出发的,这次随同的人有姚广孝、马欢等人。

他们到达了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在回国的路上,郑和再次拜访了锡兰山”

“永乐十一年,郑和第四次下西洋。

翻译官马欢跟随郑和绕过阿拉伯半岛。

第一次航行到达东非的麻林迪。

两年后郑和回到大明。之后便有麻林迪的使者,前来大明进献麒麟”

乾清宫中。

“麒麟!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麒麟!”老朱十分惊讶。

视频中的动物,跟传说中的麒麟,描述的很是相似。

这麒麟,竟然会在老四那朝出现,难道老四真的是天命所归不成!

想到这,老朱不禁脸色有些阴沉。

朱橚见此,脸色有些古怪。麒麟?那不就是长颈鹿么,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随即—想,古代人恐怕都没见过麒麟什么样子。

见长颈鹿跟传说中描述的大差不离,便以为那是麒麟。

随后,朱橚便取来画笔,将麒麟和长颈鹿画上。

言道:“父皇,这动物儿臣下西洋的时候见过,并非麒麟,而是一种长脖子的鹿。”

随后,老朱便接过朱橚手中的两幅画,随后恍然大悟。

但为了维持形象,还是淡然道:“原来如此”。

之后,三人再次观看起来。“永乐十五年五月,郑和带着蒲日和一同前往,经过泉州到达占城、爪哇。

最远的地方便是东非的木骨都束、麻林等国家。

永乐十九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这次跟以往不同。

郑和率领船队,在前往孟加拉的时候,途中郑和船队遭遇大风大浪,摇摆不定。

船中的人,纷纷惊慌失措,只能祈求神明的庇佑。

很快便风平浪静,但是郑和还是决定途返回大明。

除此之外,郑和还到过暹罗、真腊、淡马锡、急兰丹、柯枝、忽鲁谟斯、祖法儿、木骨都束、麻林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东非海岸。

郑和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欢迎和友好接待。

他每次结束航海,回到应天之时,都有许多外国使团,其中有国王和王族,跟随他来到了大明。

使得明朝开始了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

同时,郑和也带回当地的特产与珍禽异兽。

髻如胡椒、硫磺、象牙、龙脑、宝石及狮子、金钱豹、长颈鹿、长角马哈兽、狮子、驼鸟等。

此时,郑和虽然没有打听到,朱允炆的下落,但朱棣对郑和十分满意。

他亲自为郑和,书写碑文,树立石碑。

而说来巧的是,当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归来的时候,朱棣去世。

此时朱高炽即位,他认为下西洋是劳民伤财之举,再加上朝廷国库空虚,便暂停了下西洋。

洪熙元年,朱高炽命令郑和谨守南京。同时,朱高炽还命令关郑和,修缮应天宫城,作以迁都之用。

然而,朱高炽身体不好,不到一年便病逝了。

而刚刚即位的朱瞻基,又忙于藩王叛乱,和整理大明事务。

也没有心思下西洋。

直到宣德五年,朱瞻基命令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郑和知道,这一次估计便是自己最后一次下西洋了。

于是,他准备充足,亲自招募人员。

下西洋官校、旗军、勇士、力士、通士、民稍、买办、书手、共有二万七千六百七十人。

官员足有八百六十八人,军队有二万六千八百二人。

正使太监七人、少监十人、监丞五人。

内官内使五十三人,户部郎中一人,都指挥二员。

指挥九十三人,千户一百四十人,百户四百三员。

教谕一人,阴阳官一人,舍人二人,余丁一人。

医官、医士一百八十人此时他已经六十岁,仍毅然决然的承担重任,漂洋出海,弘扬大明之威。

与郑和预料的没错,这次出海确实是他最后一次出海了。

在归来的途中,他病死在了古里”

“纵观郑和—生,少年时命运多舛,但自从跟随朱棣后,屡立战功,得到了朱棣的赏识,其后七下西洋,为大明的航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一生奉献,大明第一太监实至名归”

“综合评价-金色一星”乾清宫中。

视频刚刚播放完毕。

老朱赞叹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小子深得我心,要是内监诸人都学他便好了”

不过,朱橚确实觉得不现实。

太监少了一根东西,自然是便会加大别的需求。

而这种需求,便有极大的可能转换成,对于钱财的渴望。

所以,有名一朝的着名太监们,相当一部分都会趁机敛财。

只有极少部分,因为有了事业,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事业中

譬如关郑和和汪直。

其实—开始,朱橚在排大明第一太监的时候,还在这两人之中,摇摆不臣。

汪直军功大于郑和,帮助朱厚照良多,而且也跟朱厚照一般,被史书黑了不少。

但七下西洋的郑和,那可是千古远航第一人。

非寻常人能比,想通了这一点,朱橚便认为郑和,大明第一太监,非他莫属。

而且也可以将手中的下西洋任务交给他。

一路留存士兵,修建港口,为今后远洋西方做准备。

想到这,朱橚便将他的意思,跟老朱详细的说了一说。

毕竟,不能那个每次下西洋,都让他亲自去吧。

“是不能每次都劳烦老五前去,老大你觉得如何”

老朱还是询问了下朱标的意思,看看老大有没有什么想法。

而朱标对此没有丝毫意见,赞同道:“老五说的没错,有很多朝务还需要老五帮衬着,踊实不能总正老五亲面前医”

不过,经过朱橚亲手免费公布下西洋的海图,已经有很多商人出发了。

只等这一波返回,大明也无需年年下西洋了。

只要收取港口税,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再加上商人是只有冒险精神的一批人,万一有些跑到更远的地方,并且成功返回。

大明便能将目光放到更远的国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