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 > 第549章 相濡以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邦啧啧道:“你看看人家!”

他这话是对着吕雉说的,若吕雉也能这般识大体,他做梦都能笑醒。

吕雉反唇相讥:“陛下要不要看看别人家的丈夫是怎么做的,再来要求你的妻子?”

她不可能像长孙氏一样,长孙氏担心母族风头太盛,是因为她的家族已经到了鼎盛的时候,没必要再追逐更高的权力。

只看她不是担心自己家族势力太大而不是太小,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对她是个什么态度了

而吕雉则是唯恐吕家弱小,因为她的丈夫靠不住,无法带给她安全感,只能依靠自己的家族,她怎么可能去学长孙氏?

李世民怏怏地说:\"如此看来,倒是我害了辅机。\"

若不是他给了长孙无忌太多权力,雉奴也许不会忌惮他,长孙无忌也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长孙皇后道:“我明白二郎的苦心,你担心雉奴太过仁弱,无法压服臣民,这才让兄长辅佐他。”

“二郎的慈父之心,并没有错,只是兄长他没有掌握好分寸,把皇帝当成了孩子,还以为他是长孙家的外甥。”

“若是兄长可以摆正自己的位置,何至于此?”

长孙无忌:“……”

知道了知道了,我一定把下一任皇帝当成真正的皇帝!

他想想未来的那个李治,心里不由地发凉。

【李世民与长孙氏少年夫妻,走过许多年的风雨,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彼此都一直保持着真挚的感情与信任。一般帝王都担心后妃干政,但李世民并不是这样,他会主动询问长孙氏对于政事的见解,长孙氏都无奈闭嘴了,他还是要问,并不忌讳妻子是否会干预政事。除去对长孙氏能力的欣赏,也离不开他对妻子的信任尊重,他相信妻子即使干政也不会做出什么危害大唐的事情。】

【有一次长孙氏写了一首诗,名为《春游曲》,这首诗的风格并不符合一国皇后的气质,明朝人钟惺曾这么说过:“开国圣母,亦作情艳,恐伤盛德,”由此看来,这首诗在世人其实有点艳情诗的意思,长孙氏这样端庄的女子怎么会写这种诗呢?其实,很多人对长孙氏都有一种误解,也许是因为看多了长孙氏的贤德事迹,就以为她只是一个贤妻良母,没什么趣味,实则不然,她也是一个灵动的女子,不然也写不出这样的诗。】

李世民大怒:“怎么啦,写首诗而已,关他们什么事?”

所谓《春游曲》是艳情诗之说,不过是因为写得稍稍奔放罢了,这叫风流!

我们大唐风气开放,写几首诗罢了,关明朝人什么事?难道这首诗还能让长孙皇后失去贤名么?

所谓“恐伤盛德”,不过是那些人心里不干净,所以看谁都脏罢了。

长孙皇后失笑;“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后世风气保守,有这样的想法都不稀奇。”

现在和从前,都不是很看重贞洁,可后来还不是愈发重视了?风气变得保守,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

朱元璋回想了一下长孙皇后写的那首诗,一本正经地说:“这首诗的确不是很端庄。”

一个素来端庄的皇后写了一首不太正经的诗,很容易让人觉得诧异。

【李世民看到妻子的这首诗,称赞不已,他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问题,毕竟大唐本就开放,以李世民的心胸,妻子写几句艳情诗也不是什么大事。何况李世民也并不是什么古板之人,贞观六年,他正在和妻子长孙氏在九成宫避暑,某日他拉着妻子一起在宫中散步,走到某个地方时,李世民发现脚下的土地格外湿润,好奇之下,用手杖挖掘脚下的泥土,结果挖出了泉水,二人十分高兴,这副场景让人幻视了小孩子拿木棍挖土的景象。】

【为此,李世民还特地让魏征写了一篇文章,再让欧阳询将文章刻在石碑上,这就是《九成宫礼泉铭》,帝后的这番互动,也颇为可爱。李世民与长孙氏还给后人留下了一样东西——玉龙子,这是一块玉,在《太平广记》和《明皇杂录》中都出现过。据说李世民在晋阳宫中得到了一块极为精美的玉龙子,便送给了爱妻长孙氏,后来李治出生,她将玉龙子送给了新生的小儿子李治。】

李世民大手一挥:“整日里遵守那些条条框框,有什么意思!”

他本就不是什么老古板,年轻也是潇洒不羁的贵公子,会玩也敢玩,还与人赌过钱呢!

想到这里,他不由感慨:“后世之人也太没有见识了,哪里懂得挖土挖出泉水的乐趣?”

长孙皇后笑道:“世人大多以为帝王高不可攀,如天神一般威严,但他们不知道,帝王其实也是人啊。”

李治看着这些,想起记忆深处父母的片段,微笑起来。

母亲去世时,他八岁,也懂得许多事情了,他还记得母亲温柔地眉眼,只是她去世得太早,他的记忆也有些模糊了。

他记忆中最多的还是父亲,那个既强大威严又温柔有趣的男人。

【李治长大后,大概是把玉龙子送给了武则天,等到武则天召见所有孙子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个孙子十分沉稳,说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太平天子,又将玉龙子送给了孙子,这个孙子就是李隆基。这块玉龙子最初只是送给妻子的礼物,谁知却在李唐皇帝手中代代相传,成了祥瑞,也象征着他们夫妻间的感情将代代流传。】

【李世民登基后,曾经生过一场大病,长久缠绵病榻,长孙氏不离不弃,悉心照料重病的丈夫,还随身带着毒药,决心一旦皇帝有什么事,她也跟着一起死,既是出于对丈夫的深情,也是不想成为吕后。贞观八年,帝后住在九成宫,晚上有突发现象,李世民披上盔甲,外出询问是怎么回事,长孙氏与丈夫住在一起,不顾自己的身体还病着,也要站在李世民身边,但同时病情也更加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