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隋末之天下 > 第134章 忠勇麦铁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卢奉眼见小武身死,悲痛至极,歇斯底里的叫道“都小心!都小心些!别被伤着了!”

浮桥之上,一个卫士见到对面的高句丽人开始放箭,顿时大喊道“盾牌上前,盾牌上前!弓手放箭!”

隋军卫士们的反应很快,在第一轮箭雨落下之后,立即有卫士手持盾牌护在最前方,严丝合缝的挡在了浮桥的前端。

隋军刚刚调整好阵势,很快的第二轮箭雨又到了。

已经跳进辽水之中的卫士们见得头顶上大批的箭雨落下,不由惊恐万分,立时加速往岸边跑去。

待得第二轮箭雨落下,水中数百名的卫士中有二十几人中了箭,立时令附近的水面猩红一片。浮桥之上,在箭雨落下后,也有弓箭手弯弓搭箭,可是由于桥面不够宽阔,只有十几支箭矢向距离岸边不到五十步的高句丽军大队人马射去。

同时,有刀盾手跳下了辽水之中,向岸边冲去,周同在两次箭雨之中都完好无损,他扭头看了看身后的军士,焦急的喊道“都给我快些,马上冲上岸!”

河东岸的高句丽军此时正在向岸边冲来,只有极少数跑得快的已经到了岸边。由于隋军在浮桥之上施展不开,因此隋军的弓弩无法大量的对高句丽军造成伤害,他们这才敢来到岸边顶着隋军的箭簇而来。

一个卫士刚才就到了岸边,可由于河岸过高的原因,一直没有爬上去,就在他在几名卫士的合力之下上半身刚刚露出河岸的时候,一杆长枪立即刺穿了他的胸膛。

这卫士愤怒的向前边看了一眼,只见是一名身材矮小、鹰眼钩鼻的高句丽士兵已经在岸边,那杆刺穿自己的枪就是他的。

卢奉正在往岸上爬,忽然心生警惕,往上瞧去,只见一柄长矛刺向了自己,他赶紧的松开了手,跌落到水中,躲过了那一柄长矛。

卢奉大吼一声,站起身来在水中仰着头、挥舞着横刀,和岸上的高句丽人打了起来。

站在浮桥之上,放眼望去,浮桥周围一里地尽皆都是双方士卒交战的场景。高句丽人仗着地利的优势,压的许多的对军将士无法靠近岸边。

……

三座浮桥,大致皆是这般的场景。

……

甲士森严,长枪林林,菱光闪烁,宫女盛装,丹青绮画,方一百二十步,高四丈二尺,天子行宫六合城是也。

六合城为宇文恺为炀帝所建造之出游行宫。六合,以木为之,方六尺,外面一方有板,离合为之,涂以青色。垒六板为城,高三丈六尺,上加女墙板,高六尺。开南北门。

中有六合殿,千人帐,载以枪车,车载六合三板。其车軨解合交叉,即为马枪。每车上张幕,幕下张平一弩,傅矢,五人更守。

这里就是杨广的御营所在。

此刻,御营之内,六合城处雄师之间,外有层层甲士包裹,内涵各种精巧机关。若是哪人不开眼想要对天子不利,怕是连六合城方寸十丈之距都到不得。

御营设在辽水西岸,此刻,一个身披黄袍,腰系玉带,环佩白玉,通天之冠,日月为肩的男子站在六合城的顶层上面。这男子从表面看约四旬光景,他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圣上、隋朝第二位君主:杨广。

杨广凝重的从六合城顶层眺望着辽水以东的战况,初时,他刚刚登上这里观看隋军浩浩荡荡的排兵布阵之时,心里一阵激动与荡漾,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强盛的国家而自满,为能以开创千古盛事而自豪,为万古未有之军阵而鼓舞。

从自己继承皇位一来,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在为开创盛事而努力,试问有那位皇帝有这气魄挖运河,修长城,征西域,扩疆土千里,试比匈奴和突厥,二者相差几何?两汉也未能尽数降服,而在自己在位期间突厥臣服、征吐浑谷,灭鄯善、周邦尽服!

怎不令人振奋!

此次辽东之役,将是自己的最后一战,待得高句丽臣服之后,

那就是万古功绩将成,超越秦皇汉武,为千古第一帝。

初时见得隋军依浮桥快速推进,杨广心中亦是很欢喜,直觉得渡辽水、破高句丽就在电光火石之间,依照隋军的强大,区区一道辽水焉能横栏雄师百万。

可遥见三座浮桥都已快到了辽水对岸,却不知为何隋军迟迟没有登岸,反倒是高句丽贼兵已经在三座浮桥连接之岸布下了军阵。

杨广身后的大臣们自然察觉出天子已经颇为不开心,自然明白这是隋军久功不上岸所致。

这时,一个身披红袍的卫士一路快跑到六合城前,随后立即单膝跪地,大声叫道“报!前军来信,浮桥长短不足靠岸,三军皆距河岸不到两丈之远,贼军加高河岸之度,我军骁勇之士,皆泅河上岸,为贼军所阻,越河不得。”

“下去在探”杨广身边一个年老的大臣挥挥手道。

“诺”卫士应了一声之后,立即起身离去了。

忽然,众大臣听到“碰”的一声响声,只见是天子拍了一下他身前的横栏,立时刚才还在小声议论战况的众臣再也不敢出声,怕惹恼了正在生气的天子。

裴矩今岁在六旬左右,一直都是隋室的重要大臣,才能出众,尤善言辞,剖析厉害,眼光独到,乃隋室中出众的邦交大臣,先有文皇帝用其计使突厥一分为二,后灭吐浑谷之时杨广也用其策,前不久西突厥处罗可汗来朝见当今天子更是他的外交杰作之一。

其人双鬓皆白,满头发丝也是白发丛生,长长的胡须更是白的不成样子,皮肤皱纹极多,斑点遍布,苍老姿态尽显无余。可若细看,会观察到其脸色红润,精神派头很好,那有寻常老人的样子。

裴矩见天子神色不善,眼珠一转,有了定计,上前道“陛下且宽心,前军受阻非将士不用力,我朝忠勇之士多如过江之鲤,三军用命,怎奈辽水湍急,众军下水而战实则为天时不利,欲顷刻之间破敌难为之,且稍待须臾,定能一举建功。”

说完,裴矩微微抬头观察天子,见得天子身形微微晃动,他也暗自点了一下头。

接着杨广转过身来,抬起手臂,“爱卿之言甚佳,刚才是朕有些心急了。”

不待裴矩刚要出言,却见的虞世基拱手向杨广谏言道“陛下,我百万大军岂可被阻于此,今众军为浮桥所困,久不能登岸,有损士气,陛下何不派出一员猛将为先锋,亲领兵度浮桥交战,必能振奋军威,一举破敌。”

杨广听后骤然一笑,那双皓目之中一道满意之色一闪而过,“虞爱卿之言甚得朕心,就依你言。”

接着,杨广对他身前一帮武将们说道“那位爱卿愿建此功?”

“臣请命。”

“臣愿破敌。”

“微臣愿建此功。”

……

一时间,一帮子武将中不少人都急忙向天子请愿。

突然,一道如雷般的响声压过了所有请命将领的声音,只见此人一双炯炯虎目分外有神,高鼻深目,双臂孔武有力,比之常人大腿还粗,此人乃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是也!

却听得他讲道“陛下,今渡桥之军本就我左屯卫麾下将士,臣不为先锋,那还有谁该为之?今者臣必为之,定当死战以破高句丽贼兵,报效皇恩!”

“好!”杨广欣慰的赞叹一声,“朕就命麦将军任先锋一职,望将军速速破敌,早早归来。”

“臣领命。”麦铁杖跪地向杨广拜谢一声,然后龙驹虎步的离开了。

杨广看着他的背影感慨道“真忠义之士也!若人人如此,朕何需再忧军国之事。”

……

话说麦铁杖离了六合城,来到前军之中,从马背之上眺望辽水对岸之战况,半晌之后来到中军之中,遣人去叫来三个儿子。

三子还未到,他对身旁的将官们郑重的说道“观辽水东侧我军士卒难以上岸,其一乃浮桥之故,现如今高句丽蛮邦之贼兵已抢夺先机,在河岸严阵以待,为有全军将士有不畏死亡之心,奋勇以攻之才能击破贼阵,让后续大军上岸。”

“大将军观察细微,却如你所言那般,可是如今贼兵早在对岸布好了阵势,要是正面破之恐无数将士会血染辽水呀!”在麦铁杖之后,一人起身忧心忡忡的拱手讲道。

麦铁杖训斥一声那人“我等身受国恩,如今正是用命之时,岂可惜自身一条命!”

那人听后默默不语。

“今本将军已向圣上请命,亲自领一军渡浮桥破敌,尔等立即准备,随我出发!”麦铁杖斩钉截铁的对他们宣布。

“这……”其余人听后面面相觑。

一人起身劝道“不可呀将军!你不能以身犯险,如今辽水东岸实在凶险万分,士卒死伤无数,不可亲去。”

“大将军不可呀!阵前实在太过凶险,你不能亲自冒险,若是出了事,那又该当如何?”

“钱将军所言不差,大将军不能亲自上阵。”

……

听到麦铁杖要亲自上阵,惊得所有人大吃一惊,纷纷七嘴八舌的出言反对。

麦铁杖猛喝一声,打断了众人焦急的劝阻之言。

“住嘴,大丈夫何惜此身,我深受皇恩,自当以身报国,那有这么多的杂念,此事已定,尔等速速准备,愿和本将前往者我感激毕竟,不愿者我也不强求,任你们决定。”

说完后,麦铁杖就去检查其铠甲和兵刃,不搭理这些人。

在麦铁杖检查兵刃的时候,一个四旬左右的瘦小中年人来到旁边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对麦铁杖道“将军这是为何呀!岂不闻君子不立于危墙?”

此人乃军中的随从医生吴景贤,他听闻麦铁杖要亲自上阵后,当即吓了一跳,急急忙忙的赶来劝说。

麦铁杖正了正神色,庄重的看着他,“大丈夫的性命自有所在,岂能去用艾炷烫鼻梁,用瓜蒂喷鼻孔,治黄不差,而死在子女怀里呢?”

说完,随即迈出门槛而去。

辽水西侧,麦铁杖身后虎贲郎将钱士雄等左屯卫一干将领俱在。

左屯卫麾下一干将官受麦铁杖勇气感染,商议后决定追随麦铁杖一起渡桥交战。

瑟瑟寒风,铮铮铁骨,肃杀之声蔓延在岸边左屯卫所有将士的身上。寥寥兮春风拂过麦铁杖的脸庞,眼里闪烁着坚定地声色,不知望了对岸多久,他转过身对身后的三个儿子面带坚毅的讲道“吾荷国恩,今为死日!我得良杀,汝当富贵”

三子听后担忧的相互瞧了一眼,最后并没有劝阻之语说出。

……

辽水西岸,战况正酣,到处都是双方士兵在打斗。

隋军虽无地利,但士卒勇猛,将士用命,悍勇者不可计数,只见一名卫士大吼一声,一把拽住一杆朝着自己刺过来的长枪,手臂用力一拽,把长枪另一端的高句丽人也拽下了辽水,随后不顾自己那张因为枪头划破了的手掌,奋力的扑上去一刀将掉落在水里的高句丽士兵毙命。

他喘着粗气,刚想起身,缺“噗呲”一声吐出一口鲜血,和身下本就已被染红了的水面混杂在一起,血腥味更加浓重了。

只见一支箭矢穿过他的后背,射穿了这名卫士的身体。

激战良久,就在众军感到已经有些撑不住的时候,忽然听见身后的浮桥之上喊杀声大起。

有人回头望去,见到一个身穿锁子甲,身披红袍,挥舞着一杆长约七尺大刀的汉子,带领着身后不少满面狰狞、视死如归的士卒从浮桥之上冲了过来,然后没有丝毫停留的跳进了水中,一路向辽水西岸杀了过来。若是有人细看,可以看到在后面有一杆旌旗,红底黑边,上面绣着一个“麦”字。

而得到援军的支援,原先那些支持不住的卫士们顿时精神一震,开始奋力再次悍不畏死的往岸边杀去。

同时,一个如雷般的声音在喊杀声遍天的战场上响起“吾乃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是也!今亲帅众将士死战,不破蛮夷,誓死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