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清晨。

两仪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谢万岁!”

伴随着众百官起身,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目光也是朝着下方的一众人扫去。

目光在来回扫视了几遍之后,他便有些不悦地皱起了眉头。

“冠军大将军罗元何在?”

“朕不是昨日让他今日参加早朝的吗?”

李世民那低沉声音之中带着一丝不悦。

众百官听后也是诧异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多时,身为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便从队列之中走出去。

“启禀陛下,这是早朝之前,冠军大将军递到了吏部的辞文。”

长孙无忌一边说着。

一边将身上的一本奏章给拿了出来,双手捧上。

李世民听此,眉头不由皱的更深了。

他也没有让人将长孙无忌手中的奏章拿上来。

阴沉着脸直接问道:“他里面都说了什么?”

“回陛下,要不您亲自看看?”

长孙无忌隐晦地提醒了一下李世民。

倒不是他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

正是因为他知道里面写了什么,所以这才希望李世民自己看看。

只不过李世民好像没有理会到长孙无忌意思一般。

“废什么话。”

“朕让你说,你就说。”

【唉!】

长孙无忌听此,在心中不由叹了一口气。

随即便正起身子,打开了手中奏章,朗声阅道。

“臣,冠军大将军罗元,谨以此文奏报陛下,欲辞去冠军大将军之职,无论陛下同意与否爱,决心已定。”

“臣自受陛下厚恩,一度被陛下重用,直至如今的冠军大将军。为报陛下圣恩,臣也是日夜勤勉,尽心竭力,为国效力,为陛下尽忠。”

“然,臣虽有一个炽热的报国之心,也敌不过陛下对臣的那份猜忌。从臣入朝第一天起,陛下就对臣产生了猜忌,至今日已有四次。”

“臣自问忠诚于大唐,忠诚于陛下,更无愧于本心。可陛下之疑,使臣心灰意冷,倍感无奈。留在朝廷,亦是无济于事。”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山河之美,人间百态。臣此次辞官,或许是不忠,又或许会被世人诟病,但臣心意已决。臣不愿再受朝廷之束缚,不愿再为陛下的猜忌所困,只愿追寻这广袤天地间的真正的自我。”

“愿陛下体谅臣之决心,赐臣于自由之身,万般感谢。”

“臣,罗元,谨上。”

长孙无忌将奏章里的内容全部读完之后,便将其合上。

再次微躬着身体,双手将其递上。

而在他读完之后,殿内的一群文武百官那是一片哗然。

三三两两的,当场就小声地嘀咕起来。

“这罗元实在大胆想,即便因为陛下的猜忌,也不能这般明说啊。这岂不是一点都不将陛下放在眼里?变着法的说陛下的不是?”

“这罗元竟然辞官了?这可真是太好了,今天可真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之日,陛下可不能拒绝爱。”

“这罗元说陛下对他的猜忌不下四次。第一次是猜忌罗元和魏征的关系,第二次是一个多月月之前迁了罗元云麾将军一职,那么第三次和第四次又是什么?”

“唉。这罗元到底年轻气盛,受不得委屈。陛下也真是的,罗元之心,天地皆知,陛下何至于猜忌?”

“是啊,要不是罗元,我大唐如今怎样,还犹未可知。罗元乃是百年难遇的奇才,且文武双全。朝廷若是没了他,那将是我大唐的损失。”

“那罗元已经一个月没来上朝了,陛下到底做了什么,让其如此寒心?”

“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败坏,或是牵扯到了什么爱恨情仇,竟让我大唐忠臣罗元,这般失望?”

······

百官们的议论声虽然很小,但声音还是一个字不落的钻进到李世民的耳朵之中。

在听了长孙无忌念的那份奏章时,他的心情已经很不好了。

如今听到在场百官们的议论,而且还是一个两个的对他隐晦指责,心中的火气立马就上来了。

难以抑制心中之气的他,猛地就拍了一下面前的御桌站了起来。

“啪!”

他的这一动静,瞬间让整个大殿安静了下来。

一众百官纷纷闭口不言的回到自己的位置。

低着头乖乖站好。

好似一群等待着老师批评的小学生一般。

不过却是有两人不同。

其一,便是左边负责记录皇帝言论和决策的起居郎;

其二,便是右边负责记录皇帝行动和日常行为的起居舍人。

起居舍人感受大殿之内安静的氛围,当即提笔记录:

太宗陛下听闻长孙无忌所念罗元请辞奏章,愤怒不已。

百官的议论让太宗陛下听之怒火难压,当即拍桌而起,群臣皆静。

起居舍人刚刚奋笔疾书完,李世民整个人的怒火也是平息了些许。

【好你个罗元,朕当真是惯了你了。】

【朕堂堂大唐天子,委屈你一下,猜忌你一下,那又如何?】

【朕这次还真就不惯着你了。】

【你爱咋就咋滴。】

李世民在心中愤愤之后,脸上的怒容也是快速褪去,重新坐了下来。

虽然他心里想着不管罗元,但是潜意识之中还是很在意罗元的。

“金部司郎中,万年县县令何在?”

“臣在!”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文官队列之中便同时走出来了二人。

“朕听说半个月之前,你们二人将朕钦点的大唐皇商郑氏商行,在长安的两家总行给封了,可有此事?”

郎中和县令相互看了一眼,便知道事情不妙。

相继连忙澄清道:“回陛下,此事臣不知。”

“不过半个月前,臣听员外郎卢洪说,长安有一家商行扰乱两市的盐价,以至两市混乱。”

“但其中之事具体如何,卢洪未曾向臣提及和请示,因而臣不知。”

“如今卢洪就在殿上,陛下可亲自一问。”

郎中刚说完,县令也跟着解释了起来。

“启禀陛下,臣自上任以来,便与大理寺卿一同追查半年前,那宗数量达到上百件,总计失窃财物超过十万两的盗窃案。”

“平时鲜有在衙中,衙门之事大多是县丞卢兴负责,因而臣对陛下所说之事,并不了解。”

“不过臣倒是听说半个月之前,卢兴带着一群衙役押回来了不少商行的人。”

“臣不知道此事是否就是陛下所提之事,陛下可命人宣卢兴前来问话。”

郎中和县令二人,打定了主意就是一个不知道。

而此刻的李世民。

听完二人的话后,虽然还是一副平静之色。

但这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