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回大明摄政 > 第243章 天下书生皆废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守仁,请诸位先生指教。”

落落大方的行礼,态度诚恳,面中带笑,在场众人皆能感受到这男子对学问的真诚,但更多的,是他身上的一股自信,极致的自信。

几位理学大儒也是拱手作揖回礼:“王状元,久仰,请......”

礼毕,整个大堂内安静无比,针落可闻。

自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的鹅湖寺之会后。

数百年后在北京西山,将再次展开一场关于理学、心学的史诗级辩论。

一边,是继承了程朱理学的近十位当世理学大儒,另一方则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更是学习了数理化等领先时代知识的十六世纪地表最强学者,儒家最后的圣人——王守仁!

这阵容之间的相互碰撞,那是非常的恐怖!

“前宋之朝,文风鼎盛,唐宋八大家独占其六。可见宋之时对文学的思考之深远,程朱理学由宋而起,兴盛数百年时光流传至今,可见其得到了天下读书人怎样的认同。”

“我朝太祖皇帝亦是将理学定为科举的考试题目来源,读书人所求之功名利禄,所求之大道皆可在程朱理学之中寻找到他的答案,王圣人之状元功名亦是依靠考科举,依靠学习学习程朱理学方才取得,为何功成名就后,却又反过来以什么新学来反程朱理学,这所为何故?”

“这,又是否称得上欺师灭祖?”

众大儒凑在一起,想出的第一个问题就像是一个恐怖的炸弹一般,让在场众人不知从何破局。

前宋的文风无可争议,程朱理学从中脱颖而出可见其的官方认可性,你王守仁根本无从辩驳。

如果说宋已经是过去式了那本朝太祖皇帝定下的科举考题来源又在本朝再次确定了一遍官方背书,这就是数朝的认可,你王守仁拿什么、凭什么和它对抗?

再来,你王守仁也是靠考程朱理学才有了现在的状元身份,怎么,现在吃上饭了你就开始砸锅了?要不要脸啊,你这么干让那些还没吃上饭的人怎么办?

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便将王守仁推到了天下千万学习程朱理学读书人的对面。

“学生并没有说程朱坏话,相反,程朱的学问对学生有许多启发。不仅是程朱,历朝历代的儒家学派,学生都有研读学习他们不同的理念思考,对此总结学习。”

说罢,王守仁一顿,身旁的唐伯虎、李举心领神会,拿出数叠厚厚的手稿。

“这些,便是学生对程朱、公羊...等儒家学派的思想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整理。几位前辈,请指教一二。”

王守仁一边说,唐伯虎、李举一边将手稿发给那一群儒学大儒。

对此,正位的朱厚炜看的极为过瘾。

来了,王守仁带着之前折磨过我的厚厚的一叠新学手稿朝着理学大儒们走去了!

“厚炜,那些是啥,都是小王自己写的?”朱厚照捂着脸蛋,询问道。

“嗯,都是他自己总结写出来的,不过你就别问了,你不会想知道那些都写了什么的,那些东西不见得比你在詹事府上课有意思多少。”

“哦,那不问了。”朱厚照主打一个听劝。

跟詹事府上课的差不多?那不就是催眠读物吗,有什么意思,本宫没有兴趣的呀。

“那个稿子,给朕搞份来。”

站在上面观看的弘治皇帝,看着下方脸色一直变换的理学大儒,不由开始好奇起王守仁手稿的内容,便转身对萧敬说道。

“是。”

“王状元不愧是博学之才,此中所写之言论纵览我儒学千载众多学派之发展,老夫,自愧不如也。”

终于,一位大儒迅速浏览了王守仁的手稿后,长长吐出一口气感到道。

“不过......”

“老夫认可你的学识,但并不代表认可你的所谓新学。”话锋一转,那老儒生低声却又有力的说道。

“请先生赐教。”

王守仁似是早已料到。

将东西摆到明面上,主要是防止他们无休止的辩下去,他把他的理论核心和近期跟京中各位大佬的辩论总结起来就是想加快节奏。

大家直接跳过已经谈过的问题,你们提新的我给你们解答新的,这样对大家都好,之前和京中众多大佬都讲过好几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后王守仁就想到了这一招。

我不怕把自己早已经准备好的东西呈现在你们眼前让你们来问我没准备过的。

因为对于学问,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王状元对仁、仁政甚至是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夫虽不认同,但老夫倾佩王状元之所学。”

对方大儒发来一声认可。

虽然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不知道怎么反驳这和我安身立命的学说不一样,但我实在找不到反抗的话语,所以我选择钦佩你,咱们翻过这一章吧。

随即,那老儒开口道:“可是王状元这知行合一,老夫却有不同的意见。”

“我大明百姓万万人,每人都有自己的身份户籍,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干,盐户制盐,农户种地各司其职,而我读书人之使命便是好好读书有朝一日幕登天子堂。”

“依王状元之说,我等读书人只是读书没有知行合一就是废物了?这岂不是说我大明数以十万记读书人数十载寒窗实际在为废物之事?”

此话一出,场下的一些读书人已经开始被带偏了节奏有些骚乱起来了。

面对这情景,那老儒生眼神中闪过一抹得意,他看完手稿时便已经知道,眼前之人虽然年轻,但所学所想远超于常人更是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夫绝非他们可以轻易扳倒的。

但文人最擅长的是什么?

治理国家?

不,是挑起矛盾,引发矛盾,引导矛盾。

所以,他果断寻找王守仁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没有问题就直接借题发挥创造问题,开始引导在场读书人的不满。

你的理论功底在牛又怎么样,在场读书人只要都反对你,你就不可能赢!

“小子,跟我们斗,想开什么新学对抗我们理学?还早着呢。”

“厚炜,那老狗东西在笑!”

眼尖的朱厚照直接发现了华点。

“嗯,看王守仁怎么应对吧。”朱厚炜点点头,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满。

这些所谓的文人就是这样,说不过就开始耍小把戏,难怪明中期以后的文坛、庙堂都变得一片乌烟瘴气。

包间内,李东阳、刘建、谢迁三人一愣,他们没想到这些坐镇仕林多年的大儒居然耍这种小手段,知行合一他们都是和王守仁谈过的,那他的手稿一定会有讲解,这家伙分明就是歪曲王守仁的理论,这是要毁了王守仁!

“陛下...”面对小友的处境,李东阳想要开口在弘治皇帝面前替王守仁辩解一二。

但弘治皇帝却只是眼睛微眯摆了摆书,看着下方。

直接拉起全体读书人,这一句话的影响那是相当惊人啊。

王守仁,朕钦点的状元郎,你要怎么回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