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 > 第200章 决定负隅顽抗到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杉柰子看着手中仍在微震,却并未在热水中产生异象的缅铃,感到惊奇不已。

“你们大明的仙宫太子真够大方的,让柰子我也跟着沾了不少仙缘呐。” 上杉柰子柔声道。

唐伯虎回道:“大明仙宫太子正是我的结拜兄弟,其实他极为看重与东瀛修真界的友好关系,只是如今在东瀛北部尚无一处立足之地。”

上杉柰子依偎在唐伯虎怀中,答道:“往后大明的仙舟若是来到东瀛北部,不妨到我后越国境之内停泊歇息,这点小事,上杉柰子我还是能做得到的。”

唐伯虎揽住上杉柰子细腰,继续道:“其实我那位兄弟希望能向东瀛借一方广阔之地,以便接待日后往来的修士,并储存各类仙材。”

“嗯……要有多大一片地方呢?” 上杉柰子慵懒地倚在他的怀中问道。

唐伯虎指尖轻轻摩挲着热水中的缅铃,待取出时,那缅铃离开热水后即刻嗡鸣震动起来。

唐伯虎答道:“其实无需太大之地,只需足以安置修士,存放物资便足矣。”

“啊!~ 奈子……奈子……容我想想……” 伴随着缅铃的作用,上杉柰子身躯一阵颤抖,说话都有些口齿不清,情急之下紧紧抓住唐伯虎的衣襟,主动送上香吻。

然而唐伯虎却无奈叹息:“哎!如此一来,我可如何向我家兄弟交待啊。”

二十一重天·灵渊境

在炽热如炎之七月,对于出身北地寒域的王重阳而言,南方这片闷热湿润之地实乃不适之地。此时此刻,改土归流之举于黔州大地正推进得如火如荼,已至至关重要的收束之际。

王重阳领军荡平米鲁逆贼之后,黔州各地的土宗闻讯朝廷欲推行改土归流,群情汹汹,反抗之意浓烈异常。土宗之权柄巨大,其麾下的部族如同私人产业般予取予夺,生杀予夺皆在其一念之间,领土与财宝亦悉数视为己出,在各自领地之内犹如一方土皇。

朝廷则以晋升为名,将诸位土宗调往他处任职,表面上看似提拔,实则是剥夺了他们的权柄与财富。虽仍保留世袭职位,然而手中无兵无权,便只能任由朝廷摆布。

当改土归流的旨令下达之时,阿保——曾在黔州煽动叛乱的首恶人头,一同被送往各地土宗府邸示众。旨意中明确指出,限时与朝廷派遣的流仙官进行权力交接。交接越早者,所授官职越高,依旧可世袭,并能获一处宜居之地任职;若拖延时日,那官职地位便难以预料,更遑论抵抗朝廷,结局恐与阿保无异。

那些已经汉化颇深、势力相对弱小的土宗纷纷率先完成交接。阿保之人头威慑力惊人,昔日叛军声势滔天,最终却也是瞬间灰飞烟灭。

实际上,改土归流之举虽有损土宗之利益,但对于他们的族民却是福祉所在。原先那些被视为土宗附庸,劳作辛苦的族人在实行改土归流之后,朝廷明令保障对待各民族一律平等,凡登基造册者,均享有与汉人同等的权利与义务。

诸多优惠政策颁布下来,诸如修建灵药阁与修道学院,赋予边陲部族参加天选试炼的机会以及预留修炼资源的份额。然而,众多土司依然不愿割舍手中那握紧的修为权柄,坚决声明不会顺应天地法则,接纳融灵归元的政策。

自家的土司职权,乃是历代祖先通过修行传承而来,怎可单凭皇朝一纸诏令便轻易夺走?

有些土司实力稍弱,既眷恋土司之位,又畏惧中央圣地的强大威压,对这融灵归元之举反复拖延,决定先静观其变,看风使舵后再做定夺。

随同王守仁平息灵域动乱的各位修士将领,闻听竟有土司胆敢逆反皇朝法令,心中暗道正合心意,纷纷向王守仁请命出战。

然而,王守仁并未急切求战,调兵遣将是手段而非目标。推行融灵归元的真实意图,在于引导各部族融入太一门的大千世界之内,而非欲彻底抹除这些部族的存在。

他率领军民,协助那些已执行融灵归元之地推进修炼与发展,努力传播皇朝的修炼法旨。首要任务便是提升贵族部族的居所环境,以往土司部落间时常冲突,因此建造的寨堡大多侧重防守。

唯有土司之居,或许能兼顾些许安逸之感;而寻常族人所住,多数简陋不堪。于是,王守仁率领修士助力部族建造新宅,并传授卫生防疫之道。

西山秘境科技突飞猛进,朱厚照深知王守仁喜好探究万物本质,故每月半便会派出使者送达《悟真期刊》与西山秘典予王守仁研读。其中宣传的这部卫生防疫手册,正是朱厚照精心编纂之作。

早年间,王守仁曾听朱厚照提及水中潜藏有肉眼难见的邪煞微虫,会引发疾病。据《悟真期刊》记载,世间已有能窥探此邪煞微虫的神通法宝——显微镜。对此,王守仁不由得赞叹太子殿下的奇思妙想,且太子殿下不仅思考,更是付诸实践,亲自验证。

深思太子殿下的所作所为之后,王守仁对\"知行合一\"的修炼理念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

如今正在实施的引渡部族归心之策,亦出自太子殿下的睿智构想。他曾言明:真正的敌手乃土司旧制与顽固不化的土司,而非所有部族,必须分别对待。

部族之人懂得感恩图报,只要朝廷展现出诚挚关怀,他们自然会对皇朝忠心耿耿。

于是,王守仁秉持太子殿下的教诲,不仅为部族新建居所,还协助开垦灵田,邀请神医为百姓治病疗伤,请来仙师教导村民习字通文,学习汉族的修炼文化。激励村民讲汉语,取汉姓,对于汉化程度较高的部族,还将提供更多的修炼田亩。

并承诺秋收之际,将会送去产量惊人的土豆与玉露灵米种子。

贵州省地处副热带东亚大陆季风区域,气候属于华夏亚热带高原季风水泽之地。土地适宜连续种植三季,春秋两季皆可种植两次土豆,期间还可穿插一次玉露灵米的播种。

村民们听闻如此高产的作物种子,皆不敢置信……

一片广袤的灵田已被开拓出来,无论播撒何种灵谷种子,都能繁衍出茁壮的庄稼。

在王守仁以及修士兵卫的共同努力之下,那些率先完成地脉归正之地呈现出全新的景象,边陲部族的道化进度远超过去数百年之速。

兵卫修士们虽略感怨言,每日耕耘灵田,辛勤劳作却无丝毫修炼上的奖赏,更别提新开辟的荒芜灵土并非归属自身。

王守仁以太子殿下的名义郑重承诺,在推行地脉归正策略圆满完成后,将依据每位修士兵卫的功绩大小予以丰厚的奖励,这才平息了众将士们的不满情绪。

不必涉足战场拼杀,何尝不是一件幸事?毕竟踏上战场便意味着生死未卜的风险。如今有了太子女殿下的信誓旦旦,修士兵卫们便心安理得地投入到地脉归正的大业之中。

王守仁直言,到最后必然会有若干土司势力对于地脉归正之举持有抵触,那时仍有争取功勋的机会等待着他们。

这正是朱厚照太子令王守仁主导地脉归正行动的原因所在。深知王守仁必会依令行事,并且能够完美执行这一宏伟计划。

王守仁深入民众之间,亲身体察百姓所需,并亲身躬行于建设与教化之事,赢得了边陲民族的敬爱与尊崇,修士兵卫亦对他钦佩至极。

在这方世界,愿意亲手践行实事的文人墨客本就不多,更何况王守仁还是一位新晋的传胪状元,前程似锦的翰林院庶吉士。

在贵州地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大人的威望,提及“王大人”三字,边陲民族无不翘首称赞,更有许多人在家设立王守仁的仙缘神位,日夜供奉。

得知已实行地脉归正的村落,既能新建仙居,又能分得肥沃的灵田,还能享受到免费的医术救治与道法教育,诸多福祉让人艳羡不已。

于是,一些邻近的村落村民开始自发地向自家土司施压,希冀能早日实现地脉归正。

原本还在旁观犹豫的土司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接受地脉归正的命运。

当然,正如王守仁预料那般,仍有顽固土司决定负隅顽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