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走过西厢扑鼻一阵香

隔壁小姐还在花中央

鞋子忘了原来的方向

停在十八九岁情惆怅”

武寒的歌声在天海戏剧学院的校园里传开。

学校里不少忙着赶路的学生,不约而同站正了身体,仔细倾耳聆听。

“@%@%*#!#

我又从西厢过,十二年前的白日梦

写下当年的你的我,水调歌头词一首

我再从西厢过,十二年后的才高八斗

百花还在人去已楼空

那花儿常开人难留

……”

中间有一段华国风的R&b说唱,大家第一次听,看不到歌词,不清楚唱的什么。

不过,副歌他们听得清清楚楚。

才子佳人,有缘无分。

这样的故事,这个世界的传奇话本故事也有不少。

林谦的华国风歌曲,再一次引动了听众的联想。

……

“哇,好感人!”

寝室里,看完故事的女生一脸回味。

《崔生和张莺莺》,是她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看完的话本故事。

虽然这个世界,才子佳人的故事也不少,不过她基本都看的电视剧,没看过原文。

林谦编写的小故事,一下子就打动了她的心。

文字所蕴含的情绪和留白能力,比影视画面还是多不少的。

“佳玲,看的什么呢?”她临床的另外一名女生问道。

“你们点开林谦的微博,有之前那首《西厢》的配套故事。”

“学长这次不写诗词,改写故事了?”

她们自然也知道网络上,林谦“定场诗狂魔”的称号,为了一首歌能更加有韵味,填一首词那是基本操作。

“是啊,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女生再次安利了起来。

于是,寝室剩下三人都点到了林谦的微博。

……

“哇,真的好感人!”

看完故事,一个感性的妹子眼圈都泛红了。

他被张生的坚持、崔莺莺的反抗精神所感动,封建保守的崔母则让她想起了自己家里、打着为她好的名头、一直强迫她做不喜欢事情的亲妈。

古代人尚且敢反抗,更何况是二十一世纪的我?

一颗“叛逆”的种子逐渐在她的心里生根。

“你们说,咱们选《崔生和张莺莺》做我们的毕业大戏怎么样?”

其中一个脑子灵光的女生提了建议。

她也挺喜欢这个故事,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很新。

作为艺术院校表演系的学生,她们毕业除了要写令人诟病的论文之外,还需要准备毕业大戏。

往年大家选择的都是一些影史名场面,或者一些非常热门、出名的经典桥段。

也有一些同学自己编了舞台台本,制作原创舞台,选择这种复古杂剧的,可以说非常少了。

毕竟,话剧对参演者的演技要求非常高。

她们没有现编故事的功力,现在一个全新的故事摆在她的眼前,想尝试新东西的她不免有些心动。

“我同意,不过我想演张莺莺,你们千万要让我来演!”感性妹子第一个同意,她想要先在剧里反抗一下母亲。

“行,那我演红娘!”这个妹子直接开启了摸鱼模式,选择了戏份较少的红娘。

“那我演崔母!”

“好啊,就给我剩个张生了,那本姑娘正好能来一段反串了!”

一部剧刚好四个主要角色,她们完美错开了竞争,都选到了自己喜欢的角色。

对于她们而言,命运的齿轮已经渐渐开始转动。

……

徽省,某大学家属院。

舒寒已经结束了他的编剧工作,回到了徽省大学,准备新学期的教务内容。

晚上吃完晚饭,陪着爱人散步消食的时候,他的文学群里又炸开了。

林谦的《西厢记》再一次被他们提起。

相比于普通学生和社会打工人,他们是能无障碍啃原本杂剧的专业人士。

林谦这次又给他们露了一手,用白话文写了话本故事之后,居然效仿五百多年前流行的杂剧范式,制作了一篇新的杂剧。

要让这些文艺工作者憋,他们自我感觉也能憋出这种类型的故事。

但没几个人愿意花功夫干这些没意义的事,毕竟对评职称和收入没有助益,还不如多写几本书出版。

不过,有其他人写出来了,他们还是挺欣赏的,尤其听说对方还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翊君,你听听这首歌怎么样?”

舒寒点开了群里提到的歌曲《西厢》,他打算让爱人来评价一下。

徽省作为黄梅戏的故土,从郑翊君父母往前数几代,也都是戏曲行当的人物。

她年轻的时候,是经常唱正旦的知名演员。

舒芸作为表演专业的学生,能同时跨行做歌手,也是她从小有意识引导训练的结果。

“哦,歌曲,那给我试试吧!”

作为戏曲行当的资深人员,她是相当看不惯市面上那些大白嗓流量歌手的。

她知道爱人不会拿那些低劣作品吵她耳朵,这会儿也接过了他的手机。

歌曲的声音在他们两人身边响起

“……

我再从西厢过

十二年后的才高八斗

百花还在人去已楼空

那花儿常开人难留

树上的鸟儿

你为何紧皱眉

地上的人儿

为一个情字醉”

当郑翊君听到这一段时,一下子也来了兴趣。

因为,后几句充满了黄梅小调的韵味,她这种唱戏三十多年的前辈,一下子就听出来了。

四分钟过去,歌曲播放完毕。

“挺不错的,故事感非常强,整体采用了宫调,还加了我们的黄梅调进去,是不错的尝试,”

郑翊君给出了她的评价,稍微回味了几番,又补了一句:

“就是歌手唱的挺一般。”

如果武寒听到这样的评价,绝对泪流满面。

他的唱功在乐坛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比他帅的,没几个比他唱得好;

唱得比他好的,没几个比他帅!

也就是林谦还没怎么在大型颁奖晚会上拿奖,他下意识忘记了。

不然他这循环比较法直接就不成立了。

“这首歌还有一个不错的配套故事哦,待会儿回家我帮你整理一下,你看看能不能作为你们新的演出曲目。”

舒寒拿过手机,伸手让郑翊君挽住他的手臂,继续在校园里散步。

从他的口中,像个说书人一样,从头把《西厢记》的故事讲了起来,夕阳的余光,将他们的身影拉的很长。

郑翊君之前和他提过,剧团已经很久没有新节目了,老观众哪怕再坚定支持他们,也有点腻味了。

她们需要新的剧本故事。

舒寒也清楚这些,可惜他写的故事,江湖味太重,没有古典话本小说的韵味。

不过,这次林谦的《西厢记》,他相信一定能入剧团的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