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主公,我们在城外发现了王朗的尸体。”

陈到惭愧万分地道,就应该礼送王朗出境,最不济也该派人监视。

工作上出现疏忽了。

“凶手利用了一个盲点,我们都认为,东阳城很安全。”郭嘉道。

刘可没有兴趣玩缉拿凶手的游戏,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件事。

“命程昱彻查此事,不过我认为,这件事很可能是司马懿做的。”

“既然如此,主公,应当对曹操问责。”吕蒙道。

“呵,司马懿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上一次我们刚刚进入曹操的地盘抢人,难不成,再来一次?”刘可道。

吕蒙怯怯地退了回去,这样做的话,就显得太嚣张跋扈了。

就算曹操是泥捏的,认怂。天下人会怎么看待刘可?

“总不能让司马懿逍遥快活!”陈到咬牙切齿。

“总会有机会收拾他的。”刘可安慰道。

“主公看起来很淡定啊。”郭嘉笑道,受损的可是刘可的名声。

“死的是我们的人吗?”刘可反问道。

郭嘉瞬间明白了,王朗和他们非亲非故地,死了也就死了。

“不过主公还是要注意一下影响。”

“将王朗厚葬吧。”

刘可能够替王朗做的,就是收尸了。

然而,司马懿怎么可能放过此次机会。

第一次是“伪佛作乱”,现在是“名士之死”,司马懿就是要不断恶心人。

刘可没有瑕疵,司马懿都要搞出一点事情来。

“听说了吗?王朗死了。”

“是啊,官方的通报是,王朗进入寿春,蛊惑笮融作乱,后被东阳侯问责,关押了几天放出来被刺杀了。”

“果然离奇,你信吗?”

“东阳侯都不信,你还能信谁?”

“东阳侯我当然相信,只是他手下的人就说不准了。”

“也是,比如说贾文和,杀心太重,和尚作乱安抚不就好了,可是竟然弄出了几百人的伤亡。扬州好久没有发生这种事情了……”

流言愈演愈烈,刘可不免沾染上了一些污点。

但是人无完人,刘可也不打算去当这个圣人。

不过别有用心的人,还是要抓的。

这段时间东阳城衙役疯狂出动,逮捕了五十多人,全都是谣言的散播者。

有人就此事提出疑问,当场被镇压下去了。

刘可在扬州时报上表示:王朗的死与扬州官府有关,但凶手另有他人。

区区一个王朗,要杀他用得着刺杀?

后面还隐晦地提了一句……刘可斩杀的使者还少吗?

“哈哈,说得对,东阳侯做事光明磊落,王朗算什么东西?”

“笮融此人我了解,就是不学无术,无恶不作,只不过愿意为佛学花钱,这才得以扬名。”

“王朗乃是曹操的人,出现在扬州本就很可疑,来做奸细,就要有觉悟。”

“名士?做奸细也配当名士吗?”

随着刘可的发言,风向一边倒。

“主公厉害啊!”陈到表示佩服。

“这是消耗之前的积威。”刘可道,对于这一点,他有着深刻的认知。

一旦这种事多来几次,刘可也会惹上一身骚。

随着王朗的下葬,祭拜的人逐渐增多,此事又起波澜。

有人在王朗墓碑前痛哭流涕,为王朗喊冤。

“司马懿是不是太闲了?”郭嘉忍不住吐槽道,不用说,这喊冤的人,肯定是演员。

“能够有如此快速的反应,司马懿很可能就在扬州。”刘可推断道。

“孔明最近不是有空吗?让他负责此事,揪出司马懿。”郭嘉道。

刘可觉得也是,总不能让人一直在自己地盘里捣乱。就算不是司马懿,也是王朗幕后之人。

然而诸葛亮却苦笑着道:“主公,茫茫人海,怎么抓得到司马懿?”

东阳城乃是中原贸易的中心,各地商人络绎不绝。

除非刘可能够承受损失……

“不过属下有一计,可让司马懿投鼠忌器。”诸葛亮道。

“说说看。”

“画司马懿画像,张贴海捕文书。”诸葛亮道。

“一切都只是推断,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司马懿。”陈到提醒道。

“无妨,只要确定幕后操控之人是司马懿即可,不管他在不在此地。”诸葛亮自信满满地道,“司马懿贪生怕死,一定会考虑到,要是把主公惹恼了,主公直接向曹操要人的情况。”

这个计策算不上高明,但是非常实用。

“好,就这么办。”刘可道。

于是,东阳城大街小巷,都挂满了司马懿的画像。

要知道,东阳城已经很久没有如此通缉要犯了,顷刻间引起热议。

“竟然是司马八达之一的司马懿?他犯了什么事?”

“又是间谍罪!”

“怎么曹操军一方的名士,都喜欢搞这种勾当?”

“这你就不懂了吧,东阳侯文治武功,天下无人能敌,不搞这些小手段,怎么削弱东阳侯?”

“哈哈,说的也是,不知道东阳侯什么时候才能一统天下。”

司马懿作了伪装,也混在人群中,看着字里行间的警告,叹了一口气。

东阳侯太霸道了!

这些阴谋诡计,他完全不放在眼里,跟这样的对手打擂台,司马懿用十二分的力气,只能打出三分的伤害。

“看来,扬州不是久留之地了。”

司马懿很不甘心,但是无可奈何,除非他豁出去,不在乎这条小命了。

此时曹操仍然在谋划凉州,他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司马懿得罪刘可?

司马懿很有自知自明。

随着司马懿的放弃,一切流言就这么散去了。

“以后别说你是我徒弟。”周不疑对诸葛亮道。

“你只是教了我算学!”诸葛亮强调道。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周不疑道,“你的手段太粗糙了,让为师不忍直视。”

“既然如此,老师不妨出手,平了这余波。”诸葛亮笑着道。

“区区流言,何足挂齿,我三两下就能搞定。”周不疑道。

“吹牛谁不会?”

“激将法?呦呵,你等着瞧吧!”

二人相视一眼,都大笑起来。

周不疑是一个骄傲的人,说出口的事情,就会做到,不就是平了流言的余波吗?

此事易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