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隋末之天下 > 第121章 收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李成为钱财烦恼的时候,李康这边也是忙碌的很。

按照李康的记忆,大业七年时,因为炀帝下诏征讨高句丽,天下被搅的鸡犬不宁,单说炀帝杨广为了征讨高句丽,在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们督促工程,工匠、役丁们昼夜站立在水中,不敢停下稍微休息一下,他们自腰以下都生了蛆,病累而死去的人有十之三、四。

还有其他的一些武器方面的制造准备,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李康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这一年在河北和山东地区因为炀帝征召大量的民夫及天灾的影响,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还有东北一带也是如此,天下间的许多地方都错过的耕种的时间,一时粮价飞涨。

李康就是因此才大力的收购粮食,为的是可以从中赚上一大笔。

不过要说李康完全是为了发财就不对了,他弄来这么多的粮食也是希望饥荒发生的时候自己可以比其他粮商低价些出售部分粮食,救活更多百姓的性命。

这些粮食还有另一个用途,大业七年是农民大起义的开始,他也要乘机谋取些利益,或者埋下一些伏笔。

乱世之时,是野心家猖狂的时代,他们会利用这个机会易寻的时代,轻而易举的达到自己的目的。李康就是如此,大好的机会就在眼前,怎么可以放过去。

自从两个月前诏书下达以后军府内就开始热闹了起来,鹰扬郎将周源下令卫士们加紧训练,每个月要有二十天左右将卫士们集合到一起操练,这让卫士们怨声一片。

此刻,李康一手拿着一杆长枪、另一手拿着一块铁皮盾牌,汗如雨下的不停刺出长枪,面带坚毅之色,丝毫不为脸上的汗水所动,哪怕是汗水模糊了眼眶也不能阻止他手里的动作。

在他身后,一百多名卫士们排成五排,每排间相隔三步之距,前两排为枪盾兵,和李康一样一手持枪,一手持盾。第三排的卫士所用兵器为刀和盾,后两排的军士使用的是隋军制式装备横刀。

李康这是在带着卫士们训练,为战争做准备。

从军府传来的消息李康了解到炀帝已经在上个月十五日的时候抵达了涿郡临塑宫,现在他正在涿郡指挥天下兵马的调动和粮草什么的准备工作。

朝廷已经下令天下兵马在涿郡集结,不过各自出发的时间依照路程的长远而不同,廉台府会在三秋的时分才会出发,预计在十月间抵达涿郡。

出发前的这几个月卫士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训练,不过军士大多都很不情愿,因为长时间的训练将占据他们耕作的时间,这会导致今年他们家里田地的收成下降。并且,由于他们要训练,所以体能的消耗增加,每日所需的食物量是平常的三倍之多,这对于并不富裕的卫士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还有,等到出征的时候,他们又需要自备粮食,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开销。

烈日炎炎,五月是为仲夏,地表的温度低不了,在这种环境下训练那是相当辛苦的,所以在距离正午时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时候李康他们就停下了训练。

脱下铠甲,李康很很的吐了口浊气,躲到一个阴凉处遮掩日光,用手在耳边扇了扇风。李九适时的端上一盆水来,李康和吴枫几人立即围了过去,捧起水来就往脸上洒去,冷热向碰撞,李康顿时感到脸上的温度下降了许多。

“这操练可真够艰苦的,何时是个头呀?”李九靠在一根柱子上面抱怨了一句。

“快了,还有不到四个月而已,咬咬牙就过去了,况且明后三天还休息,午后你们在坚持一下就可以了。”李康喘着粗气回答道。

“每日都练这些东西实在令人厌烦,不是弓弩就是刀枪,练来练去反反复复的都是这些。”李涛在旁边也是抱怨道。

李康练这些东西也都厌烦了,不过他可不能在手下人面前说出来,要是自己这个头头都不做好表率,那底下的人岂不是都不干了。安慰几人道“孰能生巧,多练练又有何妨?”

队正牛三这会儿也是在李康的周围,他笑着对几人道“这些东西估计下个月就不在练了,接下来训练的应该是军阵了,往后还有攻城的训练,它们可是难练多了。”

“那有什么难的?”李九一副不相信的神色说道。

牛三摇摇头,“难啊!就说军阵这东西吧,军阵很是麻烦,讲究的是队列之间配合和还有协调等等,要想熟练的练成一个军阵,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是不成的,不过军府的卫士们往年都练习过几个我军常用的军阵,这次只是再重复练习一下。”

“好了,都赶紧的休息吧,休息好了之后去生火做饭。”

下午的操练结束之后,李康去了军府外那条流过的河里洗了个澡,清冷的河水让劳累几天的李康感到舒坦许多。

第二日,李康带着他手下一伍的卫士还有李九和李康几人跑了出去,他们这是在进行日常的巡查。这三天内卫士们虽然停下了操练,但军府的运转还是要照常的。

按照李康的习惯,巡查了一遍后他又带着手下的人跑到小镇上去偷懒一会儿。

不过今日的小镇比较热闹,李康他们进来后就感受到了。

坐在那家客栈里,李康看到镇上人流量明显的增加了许多,他发现有许多陌生的脸孔出现在镇上,其中妙龄女子的身影居多。